古密州(山东诸城)清明节戴柳帽的习俗
在山东的诸城,古时的密州,流传着一个令人叹息的故事。这里曾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任职之地,他在此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诗篇,其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更是家喻户晓。
每当清明节来临,古密州的人们都会用新发的柳枝编制帽子,戴在头上。帽子上还会缠绕着二十八根红丝线,与嫩绿的柳叶相映成趣,煞是好看。这一习俗据说是为了纪念一位名叫柳兰的贤惠女子。
密州城东的墨河畔,柳岸成荫,柳家庄的柳兰姑娘便生长于此。柳兰姑娘心灵手巧,学识渊博,女红技艺更是名扬十里。到了适婚年龄,自然有不少媒人为她牵红线。最终,她嫁给了忠厚老实的周姓后生。
命运多舛。当周生被征召入伍后,柳兰便独自承担起家庭重担。泼皮无赖的觊觎、谣言的散播,让她的生活陷入困境。尽管她严词拒绝,却仍无法阻止谣言的传播。
在周老汉病重时,柳兰尽心照料,甚至不惜杀鸡为汤。公爹却因病离世。州官孔大人来到现场,经过勘验,竟认定周老汉系中毒而死。在众人的议论与泼皮无赖的指责下,柳兰被审讯。
公堂之上,柳兰坚称冤枉。在一番严刑拷打下,她只得胡乱招认与外乡人有奸情。但寻找那外地人自然无果。孔大人只得将公文上报府衙,批示柳兰斩立决。
清明节这一天,人山人海,人们围观柳兰的死刑。柳兰泪眼婆娑地诉说自己的清白,希望能唤醒人们的良知。孔大人在监斩后回到衙门,与好友饮酒弈棋时,好友的一句话让他恍然大悟“十年的鸡头赛”。孔大人想起柳兰提到的鸡汤,顿时明白自己错怪了无辜的柳兰。
后悔莫及的孔大人立刻请求自罚俸禄,并传下布告,要求全城人都在清明三日戴柳枝帽,以纪念屈死的柳兰,也警示为官者不要偏听偏信。
这顶柳枝帽,不仅是古密州人民的纪念之物,更是一面镜子,照出真理与正义的光芒。每当清明时节,人们便会想起这位名叫柳兰的姑娘,以及她的故事教会我们的道理真理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