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试水市场化 《建国大业》冲4.5亿票房
《建国大业》:打破预期,重塑主旋律电影的传奇
随着一连串激动人心的新闻预热和争议不断升温,国庆献礼片《建国大业》终于揭开神秘面纱,于各大影院隆重登场。这部由中影集团出品的力作,在业界和观众之间都引起了巨大的关注。
出品方中影集团董事长、该片总导演韩三平信心满满地预测,《建国大业》的票房将冲破4.5亿元,有望超越刚刚创下票房纪录的《变形金刚2》。而令人惊讶的是,这部大片公布的成本仅为3000多万元,让人对其盈利前景更加期待。
《建国大业》的成功离不开其强大的明星阵容。据说有172名知名演员参与演出,每40秒就会出现一位明星,这样的阵容无疑为影片增添了巨大的吸引力。而院线的从业人士也证实,这部影片的拷贝数高达1450个,保证了一部影片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上映。
在票价方面,《建国大业》在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的定价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多家影院在昨天下午2点后,几乎只播放这一部影片,每隔10~20分钟就会有一场开映,显现出了其“王者”的霸气。
《建国大业》的商业化操作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有观众对其过度的商业化表示质疑,但上海联合院线办公室主任施雷鸣表示,这是按照商业大片定价的。他认为,《建国大业》的故事内容本身就具备市场号召力,能够吸引观众。《建国大业》的广告规模也是其他影片所不能比拟的,这也是其未映先红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影片上映前夕,关于多名参演演员非中国籍的新闻引发了全国范围的“口水战”,这也正是《建国大业》吸引公众注意力的手段之一。一系列的争议和新闻炒作,无疑增加了这部影片的关注度。
据了解,《建国大业》公映后一周内,将不会有其他新片上映。而另一部红色题材影片《风声》将在9月底上映,这部影片是否会对《建国大业》的票房形成冲击,值得我们关注。《建国大业》以其独特的营销手段和强大的明星阵容,成功吸引了观众的眼球,预计将成为一部票房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