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科院助攻食用豆战“疫”
春天,在我国南方的田野里,蚕豆和豌豆正陆续绽放它们的花朵,结出豆荚,而在北方,春耕的钟声已经敲响,春播的准备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在这一关键时刻,新冠疫情的阴霾仍笼罩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专家们,正为食用豆的安全生产和有效供给默默奉献着。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程须珍,像一位领航者,为整个团队指明了方向。他提出的“防疫情、促生产、保供给”的应急任务,迅速成为全团队的行动指南。程须珍带领全团队,迅速调研并预测疫情对食用豆产业的影响,为相关部门提供有力的数据和技术支持。
在程须珍的引领下,团队以坚定的决心和迅速的行动,编写了科普教材,通过微信、会议等现代媒体平台,进行广泛的技术培训和指导。他们及时解决生产中的疑难问题,为农户们送去春天的希望。
针对长江流域的低温阴雨天气,程须珍组织开展了南方地区蚕豆豌豆生产情况的排查和病虫害预测。他撰写的一系列技术报告,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春耕的道路。这些报告及时送达重庆、四川、江苏等地的有关部门和种植大户,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春耕对策。
疫情期间,部分地区农产品产销不畅的问题引起了程须珍等专家的关注。他们联合有关企业发起了“爱心助农”计划倡议,为滞销的农产品打通了紧急供应链。食用豆体系还积极为16个省份的50多家中小企业和农民种植合作社进行市场对接,助力他们解决销售难题。尤其令人欣喜的是,云南保山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社的滞销鲜食蚕豆豌豆已在淘宝网上线,这标志着他们的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
春天的田野里,处处充满着生机与希望。在这些专家的努力下,我们相信,无论疫情如何变化,我们都能确保食用豆的安全生产和有效供给,为人民群众的生活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