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

中秋节吃月饼是这天的重要习俗之一,早在古代就已盛行。关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寓意与传说,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

在古代历史中,中秋节吃月饼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传统。据说,“月饼”一词最初并非叫这个名字,而是被称作“胡饼”。一次唐太宗和杨贵妃一边赏月一边品尝胡饼时,太宗觉得名字不雅,于是杨贵妃提议称之为“月饼”,这个名称便由此流传开来。月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候,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太师饼”,这是我国月饼的“始祖”。月饼的制作工艺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清代时已经品种繁多,工艺精湛。

中秋节吃月饼寓意着团圆和祥瑞。月饼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祭品,后来逐渐成为了家人团圆的象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会品尝西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除了作为美食外,月饼还承载着许多文化和历史的内涵。

关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传说也有很多。一种传说是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拜月或祭月的风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将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相结合,成为家人团圆的重要象征。除此之外,还有“月饼传信息”的传说,相传元朝末年,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禁止民间私藏铁器,只能通过月饼传递起义信息。还有唐太宗征北方突厥时,通过吃月饼庆祝胜利的故事。这些传说使得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更加丰富多彩。

今日的苏式月饼中仍夹带着一段小方纸,仿佛在讲述着古老的故事。人们在中秋节这一天品尝月饼时也会感受到那份团圆的温馨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愿。月饼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纽带。远古时代,天空出现了十个太阳,让大地焦灼、海水枯竭,民众生活陷入绝境。在这危急时刻,英雄后羿挺身而出,登上昆仑山顶,凭借神力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为人间解除了灾难。他的英勇行为赢得了民众的尊敬和爱戴,众多有志之士纷纷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入了其中。

后羿后来娶了一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嫦娥。两人形影不离,被人们誉为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一天,后羿在昆仑山访友求道时,偶遇王母娘娘,并求得了一包神奇的不死药。据说,服用此药一半,即可长生不老;若全服,则可立刻升天成仙。

后羿舍不得离开妻子嫦娥,便将不死药交由她珍藏。嫦娥将药安全地藏在梳妆台的百宝匣里。这一切被心怀不轨的蓬蒙看到了。三天后,蓬蒙趁后羿率众徒外出时,假意生病留下,骗过后羿。

蓬蒙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面对生死关头,嫦娥果断决定,她打开百宝匣,吞下整包不死药。随即,嫦娥的身体飘离地面,冲出窗口,飞向天空。因心系丈夫,她选择了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作为落脚点,成为了仙。

傍晚时分,后羿回到家,得知了白天发生的事情后,既惊又怒。他试图寻找蓬蒙报仇,但蓬蒙已经逃走。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夜空,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仿佛嫦娥的身影在其中。他每天都会在月亮前呼唤她的名字。

为了怀念嫦娥,后羿在她的后花园摆上了香案和她喜爱的食物,进行遥祭。当民众得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效仿后羿,在月下摆设香案,祈求嫦娥的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上一篇:壬子日柱看配偶长相
下一篇:没有了